行业新闻
>
如何规避AI生成论文中的虚假内容
如何规避AI生成论文中的虚假内容
PaperXie
2025-07-18
68

一、虚构文献的识别与应对​

1. ​​问题特征​

  • AI生成的参考文献格式规范,但实际无法在权威数据库(如Web of Science、PubMed)中检索到
  • 期刊名称、作者或出版信息存在细微错误(如误写《Nature》为《Natural Science Review》)

2.  解决方案​

① 严格核查文献真实性

  • ​​使用Google Scholar、Crossref或图书馆数据库验证文献是否存在
  • 核对DOI或PMID编号,确保文献可溯源

​​② 规范AI生成指令

"请生成关于[研究主题]的参考文献,需满足:  

  • 仅限近5年发表的同行评议论文  
  • 每篇文献需提供可验证的DOI或PMID  
  • 禁用预印本或会议摘要“

二、伪造数据的检测方法​

1. 风险表现​

  • AI可能生成看似合理的统计结果(如p值显著但无原始数据支持)
  • 样本量、实验条件等关键信息缺乏实证依据

2. 应对策略​

① 数据输入优先原则​​

  • 仅允许AI基于用户提供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
  • 明确禁止AI自行生成假设性结果

②分析结果标注规范

"请基于以下数据集(见附件)进行回归分析,要求:  

  • 所有图表需标注数据来源  
  • 统计方法必须引用标准教材(如《行为科学统计》)  
  • 结论需注明局限性"

三、逻辑漏洞的审查与修正​

1. 常见错误​

  • 将相关性误述为因果关系(如“社交媒体使用增加抑郁风险”未控制混杂变量)
  • 理论框架与实证结果脱节

2.  改进措施​

① 结构化写作模板​

  • 采用IMRaD(引言、方法、结果、讨论)或PEEL(观点-证据-解释-衔接)框架
  • 要求AI标注每段逻辑关系(如“此处为因果推断”或“此结论需进一步验证”)

​② 批判性审核指令

"请以学术审稿人身份评估以下段落:  

  • 是否存在未经验证的假设?  
  • 理论引用是否准确(需标注原始文献)?  
  • 统计结论是否过度解读?"